3月31日,在扶眉战役纪念馆,雷竞技raybetapp官网登录师生认真聆听讲解员对该战役的介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本报记者 李龙飞摄
4月9日,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500多名学生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本报通讯员 王若西摄
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团成员、延安市曲艺馆演员曹伯炎和甄三梅表演陕北说书《半碗饸饹》。 本报记者 李龙飞摄
大学生南丽佳为扶眉战役烈士擦去墓碑上的灰尘。 本报记者 李龙飞摄
本报记者 李龙飞
3月31日上午,杨凌高新小学四年级学生赵文瑄站在扶眉战役纪念馆的歼教-6飞机前,向同来的50多名同学介绍飞机参数和性能。他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像战士保卫家园一样保卫祖国的蓝天!”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基因传承深情而精辟的论述,再一次揭示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陕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精神宣讲,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阵地平台作用
“我注意到,有的烈士牺牲时只有十几岁,比这些孩子大不了多少。通过缅怀先烈,孩子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心灵和思想都受到了洗礼。”36岁的杨凌高新小学教师李瑛说。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响应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宝鸡扶风、眉县为主战场,发起扶眉战役,歼灭敌军4.4万余人,解放了关中西部广大地区。此次战役拉开了解放大西北、大西南的序幕,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在此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除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3月31日这一天,纪念馆还迎来了许多参观者。目前,该纪念馆与50多所学校共同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纪念馆共接待参观学习者14.2万人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弘扬爱国主义和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阵地,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拥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2000多处,其中红军长征主题纪念设施、遗址300多处。全省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9处。
近年来,我省不断改进管理、挖掘内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研究制定了《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讲解员服装、楹联进行规范;建立了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奖优汰劣、吐故纳新,使其更好地发挥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
红色精神宣讲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陕北说书《半碗饸饹》,生动再现了1973年周恩来接见劳动英雄杨步浩时,不肯浪费半碗已经放凉断成短节的饸饹的场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讲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有志青年不畏艰难,前往延安寻求革命理想的“理想之路”……
3月至4月,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团受邀走进省直机关、西安市直机关、省属国有企业等,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延安精神,奋力追赶超越”主题宣讲报告会。
宣讲报告会形式多样,通过演讲、朗诵、陕北说书等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延安精神宣讲结合起来,阐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丰富内涵、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颂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追求。这些形式多样、可触可感的宣讲,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省环保厅干部张斌聆听报告后说:“这样的宣讲形式非常新颖,让我印象深刻。从老一辈革命者到新一代青年,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催人奋进。”延安市曲艺馆演员曹伯炎是《半碗饸饹》的表演者,他说:“陕北说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北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用这种形式宣讲,更有感染力和韵味。”
在红色精神宣讲方面,我省还积极创新形式、拓展内容,提升宣讲效果,让聆听者特别是青年更好地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陕西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定期举办讲解员培训班,开展业务技能竞赛,提升讲解服务水平;旬邑县依托马栏革命旧址,充分发挥“五老”红色文化宣讲团的作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扶眉战役纪念馆积极提高讲解员讲故事能力,并邀请扶眉战役老战士为青年讲亲身经历、红色故事,激励青年继承先烈遗志,在奋斗的生动实践中实现青春梦想。
挖掘文化内涵
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4月2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在铜川新区举办“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5周年‘讲好照金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红色故事大赛”,追忆革命先烈,传播红色文化,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受到了普遍好评。
近年来,该纪念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将时代元素融入红色资源,激励干部群众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不断焕发时代光芒。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红色,是信仰永恒的底色。作为西迁精神的第二代传人,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田文喜只有38岁,他是交通大学著名西迁教授贾斗南近70岁时带的博士生。
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贾斗南和许多西迁人一起创建了西安交大的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在西安交大,有一个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研究——钠冷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实验。搭建实验平台时,贾斗南已经50多岁,但他依然和教师学生一起,焊接不锈钢管道,搭建实验平台。钠沸腾时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不锈钢管烧得通红,焊接处如有泄漏,高温液态金属就会与空气反应,喷涌而出,极为危险。
2000年,贾斗南远在上海的母亲生病,实验却正在紧要关头。贾斗南无奈,花大价钱买了个手机,回到上海对实验昼夜“遥控指挥”。“那时候老师们可真是连轴转,苏光辉、秋穗正两位老师曾经连续在实验室熬了36个小时,之后还硬撑着给学生上课。”田文喜说。
“贾老师常对我说:‘你们这一代人一定要创新超越,超越我们没有实现的梦想。’我想,他们那一代西迁人太渴求民族复兴,太渴望国家富强了。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做科研、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日俱增。”
时至今日,田文喜依然奋战在钠冷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实验平台上。面对发达国家在安全分析软件领域的技术封锁,他曾与团队通力合作,自主完成了中国先进研究堆(CAAR)的安全性分析和相关软件开发。在交大人秉承西迁精神,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创业史”中,田文喜再次找到了奋斗的新方向。“创新港将建设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我们将在先进核能研究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大团队、做出大成果。”田文喜说。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不忘初心,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贯穿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培养青年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博大胸怀、勤恳精神,担当让国家强起来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