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调动高校等力量,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的要求,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快速启动基本科研应急类项目申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相关研究,创新性组建学科交叉科研小组,全面加强协同攻关,目前,已组织病毒快速检测、流行趋势预测等科研项目130余项。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围绕新冠肺炎防控需求,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积极发挥学校智库优势,鼓励科研人员与具备相关资质的研究机构、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力求成果尽快应用于抗“疫”一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印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科研工作的通知》,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开展相关研究,全力服务农业生产,助力打赢防控阻击战。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将学校优势科技资源向疫情防控应急攻关科研项目倾斜,从学校层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科研立项,坚持协作联动、优势互补,着力解决疫情防控科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西北大学党委在全省高校中率先设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紧急科研专项引导基金”,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科研专项”,对科研人员和附属医院研究人员进行重点资助,保障疫情防控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延安大学党委组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科研团队,围绕新冠肺炎防控,联合省内外科研机构,加快开展专项研究。西安工程大学党委充分发挥学校在纺织材料抗菌、抗病毒领域的科研优势,组织科研人员开展防护材料理论研究和防护装备研发工作,加快与企业对接,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组建了以学院党委书记任主任的“学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坚持科研攻关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采用“临床一线人员+后方团队支撑”的模式,全力开展疫情防控中医药科学研究。雷竞技raybetapp官网登录党委印发《关于申报雷竞技raybetapp官网登录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专项通知》,支持学校科研人员围绕新冠病毒防控开展药物研究、预防与早期识别等技术攻关。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郭佑民团队,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和正确的诊断,65岁的郭佑民忙完繁重的医疗会诊后,带领团队加班加点,仅用10天时间,就编写出15.5万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为了确保影像学诊断的权威性,郭佑民反复统稿5遍,他说,“老百姓在等着我,以一生所学在关键时刻报效国家,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华进联参与陕西省特别专项“DC细胞免疫疗法治疗2019-nCoV临床应用研究”,为加快研究进度,他的团队每天在实验室工作11~12个小时。华进联说:“作为科研人员,为早日攻克病毒尽一份力,辛苦一点是应该的,相比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这根本不算什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闫亚平团队了解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供应及检测能力不足时,大年初一闫亚平就逐一电话召集团队成员并向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在9天时间里,团队成员每天工作时间都在20个小时以上,一个个指标需要一次次的重复检测和体系优化,再重复、再优化,一日三餐就吃闫教授从学校超市买来的桶装方便面和火腿肠。终于,简单快速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注册检验获得成功。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彭年才团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天隆PANA9600S全自动核酸检测试剂,已装备全国500余家医院和疾控中心。管理学院教授刘跃文开发的新冠肺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系统,已应用到4000多个检查点,累计排查30多万人次。机械学院教授梅雪松团队研制的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可应用到机场、医院、影院、办公室及仓库等各种环境中。数学学院医学人工智能团队开发了在线健康咨询、问诊与新冠风险筛查系统,已在学校二附院投入使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相征团队研发的“疫情高风险区域防控测温与身份识别预警及疫情数据分析系统”,已成功运用于西安北客站等公共防疫关口。陕西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正在为高校学生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发挥重要作用。西北大学化工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教授邢连喜团队开发出三款中药复方消毒防护系列产品,对缓解消毒液紧张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医学院教授徐勇勇团队对疫情数据进行持续监测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在开源数据库码云建立了20余张开放数据图表,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控感科科长、医学院副教授雷小航团队研究制定了重症病房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以及一线医疗队员心理状态评估和针对性干预方案,已在武汉市第九医院临床使用。